公告:本网站为大唐煎茶创始人茗仁先生(李乐)的个人网站,如需转载文章,请注明出处!

长篇小说茶圣陆羽(三十七)青山妙法

长篇小说《茶圣陆羽》 中国茶道 1923℃

三十七、青山妙法
  
  (此章变换叙述角度,用陆羽的口吻讲述洪青山的身世和他不违背祖训,又让陆羽学到茶技的妙法。)

为解洪青山之难,我几乎倾其所有,当然也换得洪青山让我留下来看他制茶——注意,是“看”而不是“做”,他让我只看不动手,不参与,这样他就算没有违背祖训了。我为洪青山的聪明暗自发笑,一口答应下来。
但是离采摘夏茶还有一些日子,这样我住进了洪青山家。洪青山是一个话语较少的人,不象车云山的竹九公健谈,他很多时候一个人枯坐在院里那块大石头上,一言不发,望着远处山坡上的茶园出神,一坐就是半天。当然,我是不会放过和他接触的机会的,只要看到他没事坐在石头上,我就过去和他坐在一起拉闲话,用心来与他交心,这样,也就知道了他的一些经历。
洪青山也是个独苗,从小跟着父亲学制茶,他家经管着官府的贡茶园好多年了,因为他的吃苦和好学,使金州茶芽的名头越来越响,朝廷每年的需要量不断增多,而父母又在一场暴雨后到贡茶园回来时,双双被突发的山洪冲走,这就让他忙于茶事而耽误了婚事,直到四十多岁时才与一个寡妇结婚,寡妇为他生下个儿子,不久就生病,终于不治死了。于是有人说洪青山命硬,克父母克女人,就使本来少言少语的洪青山更加沉默寡言了。
埋葬了女人以后,他的心情好了一些,眉头舒展开了,不再挽成疙瘩吊在额上。我用剩余的一点钱买了些米和肉,洪青山的邻居又送来些瓜菜,洪青山自己动手做饭,看不出,这个刚硬的男人居然很会做饭,炒出的菜很合我的口味,他说这是他照顾病中的妻子学会的。
的确,他为给女人治病已经把家耗光了,这个家现在除了一个房顶外,可说是实实在在的家徒四壁,除了一床一桌,实在找不出象样的东西,我也实在料不到一个制茶大把式会如此穷困。不过,为了答谢我这个大恩人,洪青山找出了放在墙缝中的半饼金州茶芽,亲手熬煮了一碗茗粥给我喝,让我领略了金州茶芽的妙处——这金州茶芽外形如梭似毫,芽叶嫩壮匀整,白毫显露,色泽嫩绿;细品有一种特有的清香,沁人心脾,醇和回甜,比那义阳毛尖又别有一种鲜爽滋味,我认真的记下了我的感受。我也用他的金州茶芽煮了两碗“渐儿茶”,他一碗我一碗,我说来比较一下两种吃法的味道。他端着碗看,只见茶芽在碗中徐徐展开,叶片齐齐向上立于碗心,就如同长在枝丫上一般,色泽翠绿,汤色清澈,醇香宜人。他说,你这种吃法也不错。我笑笑,端碗抿了一口,又抿一口,初品,会觉得味较淡,淡过之后,又有些小苦,再品,苦中含香,味极浓郁,放在舌上有点舍不得下咽,入肚之后,一股沁人的凉意油然而生,再品一次,茶味更是越来越香,丝丝缕缕绕鼻旋肺,让人越发回味无穷。我不由得赞了句:好茶!
他喝了后抿着嘴说,嗯——这味道似乎比茗粥还好,今后我也这样喝。看不出,陆公子(他改叫我陆公子了)这么年轻,对茶有这么深的研究,今后我大唐的茶事靠你了!在这一点上,他也不像竹九公,竹九公是拒绝渐儿茶的。
在这几天里,我也转遍了宦姑滩。也许是因为我在难中帮助了洪青山的缘故。这里的人对我都相当热情,很多人家还留我的饭。因为产茶,形成了独特的民俗,地是茶乡地,人为茶乡人,这里的人家嗜茶如命,开门七件事茶为先;他们以茶为友,人茶一体,早上喝、中午喝、晚上喝。渴了要喝,说是止渴;累了要喝,说是消乏;油腻了要喝,说是去腻;醉酒了要喝,说是解酒;熬夜时要喝,说是提神醒脑;烦愁时要喝,说是破孤闷;高兴时要喝,说是助喜庆;不渴不累不瞌睡照样要喝,说是品滋味。那滋味古人以”通仙灵”道之。喝茶,不分男女老幼,贫富贵贱,有钱的喝细茶,没钱的喝粗茶,就是那极贫家庭,也备有“大脚片”,尽管又苦又涩,来客还要煮一碗。有的人家干脆喝“罐罐茶”,用陶瓷罐加水放上茶末和作料,茶罐随时煨在火塘边,随时都是热烫的。因为茶末放得多,喝了后又加水熬煮,开初时离火较远,待茶味愈喝愈淡,茶罐便离火愈近,煮得越浓。在一户好客的人家,我还尝到了一道独特的菜肴——用茶叶炒腊肉,肥而不腻,清香可口,让我一生回味。

转载请注明:大唐煎茶 » 长篇小说茶圣陆羽(三十七)青山妙法

喜欢 (2)or分享 (0)
大唐煎茶 © 2016-2019 · 陕ICP备14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