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本网站为大唐煎茶创始人茗仁先生(李乐)的个人网站,如需转载文章,请注明出处!

禅茶起源与径山茶宴

中国茶道 中国茶道 4803℃

径山茶宴西汉公元前52年,吴理真在四川蒙顶山种下七株茶树开创了世界上人工种植茶叶的先河,吴理真因此被敬为茶祖。公元前4年,佛教传入中国后,吴理真在蒙顶山脱发修行,亦佛亦茶,首创“佛茶一家”,被尊称为甘露禅师。唐代人封演在《封氏见闻录》中记录北宗禅习茶的情景“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

由此可以看出,唐宋以来中国人饮茶习俗的流行即茶文化的普及与中国佛教文化特别是与中国禅宗的盛行和传播密切相关。

据唐人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记载:“唐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佛教提倡清心寡欲、静坐习禅以离尘绝俗,而中国禅宗坐禅,除注重环境寂静外,还讲究调食、调睡眠、调身、调息、调心。“五调”之中,特别是调睡眠、调心与茶之功效有关,因而饮茶习俗首先在佛门得到普及。

与封演同时代,被后世尊奉为茶圣的陆羽(字鸿渐)也是在寺院里长大,并隐居在寺院附近写出了《茶经》。这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书,被中国及日本等国茶人共同尊奉为最高的茶学经典。《茶经》系统地阐述了唐代及此前的茶的历史,产地,栽培,制作,煮煎,饮用及器具等,对后世中国茶文化(包括佛教中的茶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封演这样评说:“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储之,远近似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雄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者。”当然,此所谓“茶道”是指饮茶之风尚,还不等于今日所谓“茶道”之意。

由陆羽,常伯熊所倡导的唐代饮茶之风主要流行于上层社会(文人墨客,官场尤其是朝廷)和禅林僧侣之间,并主要以“茶宴”,“茶礼”的形式表现出来。唐钱起的一首《与赵吕茶宴》诗中这样写道“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在茶宴中,人们不仅可以品尝比道士仙酒还要美妙的紫笋贡茶的品茗滋味,还可欣赏优雅,幽静的品茗环境和茶具之美。此情此景确实令人忘言绝虑,俗言顿消。这当为文人墨客的茶宴。

在中唐以后,随着佛教的进一步中国化和禅宗的盛行,茶与佛教(禅宗)的关系进一步密切,特别是在南方许多寺庙,出现了庙庙种茶,无僧不嗜茶的禅林风尚。而茶宴,茶礼在僧侣生活中的地位也逐渐提高,饮茶甚至被列入禅门清规。唐百丈怀海禅师所制的《百丈清规》(后世称为“古规”)今已不得而见,北宋时宗 依古规而重新编订的〈禅苑清规〉及此后多次修订的禅林规式之中,均有多处有关举行禅院茶礼(宴)的规定:如以茶汤宴请首座及远来尊宿,或招待大众,或为新任方丈升座等的礼仪规范。而唐宋以后的禅院中还设有“茶寮”,“茶堂”,专职供茶的僧人“茶头”,“施茶僧”,设于法堂内的“茶鼓”等项,以至在禅院中有“谢茶不谢食”,以及“禅茶一味”的说法。

寺院茶礼(宴)多在僧侣之间进行。众人团团围坐,主持僧人或司客按一定程序冲沏香茗,依次递给大家品饮。冲茶,递接,加水,品饮等都按一定的仪式进行。到了宋代,随着茶叶生产区域的扩大,制茶方法的创新,饮茶方式也随着改变,“茶宴”之风在禅林及士林更为流行。其中最负盛名的当为杭州径山寺的“径山茶宴”。

径山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郊的余杭径山。是天目山的东北高峰,这里古木参天,溪水淙淙,山峦重叠,有“三千楼阁五峰岩”之称。又有大钟楼、鼓楼、龙井泉等著名胜迹,可谓山明、水秀、茶佳。

唐天宝元年,江苏昆山法钦禅师尊其师“乘流而行,遇径即止”之命,泛舟苕溪,结庐径山。大历三年(七六八),代宗赐法钦法号“国一禅师”,又赐建“径山禅寺”。南宋绍兴七年(一一三七),大慧宗杲奉旨主席径山。一时龙象骈集,临济宗风大兴。嘉定间,对江南禅院进行列位。径山兴圣万寿禅寺列为五山十刹之首,冠盖丛林,被誉为“天下东南第一释寺”。自宋至元, 有“江南禅林之冠”的誉称。而径山寺的茶文化也历史悠久。据张思齐编于清康熙年间的《余杭县志》记载:径山寺僧采谷雨茶者,以小缶储送。钦师(即法钦禅师)曾亲手植茶数株,采以供佛。逾年蔓延山谷。其味鲜芳,特异他产,今径山茶是也。”径山茶“色淡味长”,品质优良,原用以供佛,宋以来还常用做皇室供茶,并用以招待来山的高僧及名流而举行的茶宴。

茶圣陆羽隐居著《茶经》之苕溪也是在径山寺附近。北宋时苏轼,南宋时都城南迁杭州,宫廷显贵以及陆游,范成大等文人墨客也都曾慕名赏景品茶,参禅问道。宋孝宗还曾携显仁皇后登临径山,并改题寺名为“径山兴圣万寿禅寺”。所书“孝御碑”,历800年之久,至今残碑犹存。朝廷也多次在径山寺举办茶宴来招待有关人士,进行社交活动。因此,使“径山茶宴”名扬天下。

由于每年春季,僧侣们经常在寺内举行茶宴,坐谈佛经,并逐渐将茶宴形成为一套颇为讲究的严格程序和郑重的仪式。茶宴常在寺内由大慧宗 所建的明月堂举行。室内摆设整洁,并配有诗画和时新鲜花。宾主在茶桌前就座后,司客按盏奉茶,然后主人(常为主持僧)亲自调茶(即注茶),先客后己,以半盏为度,以示敬意。然后宾主互相致礼,各自举盏闻香,观色,再捧盏呷茶半口,缀饮,细品茶味,且要发出喷喷之声,此一动作连续四次,称“行茶”。毕,客人称谢,主人则谦让答礼。再由司客先客后主再次注茶,宾主方始评茶论事,谈佛诵经或联句赋诗等。径山茶宴有专用茶具,茶室中放有精致的茶台子,内置砂壶,茶盏,锡制茶罐等物。举行茶礼(宴)是径山寺僧修行生活的重要事项,若以待客则非上宾不举行,所用茶叶亦非上等茶末。需要说明的是,与现代中国人饮用散茶(叶茶)不同,宋代人饮茶(包括寺僧饮茶)方法为“抹茶法”,即要将茶叶蒸碾焙干研制为“末茶”,方可饮用。

转载请注明:大唐煎茶 » 禅茶起源与径山茶宴

喜欢 (3)or分享 (0)
大唐煎茶 © 2016-2019 · 陕ICP备14002758号